“记者敌对环境意识训练(HEAT)” 是由无国界记者(RSF)、丝路培训(Silk Road Training)和流亡中心(Exile Hub)共同编写的培训系列文章,一共十章。第六章将说明记者在敌对环境里,遇到伤患呼吸道阻塞、噎呛、胸部穿刺伤时的处理方式,以及心肺复苏术(CPR)的步骤。

敌对环境意识训练(热)为全面性的安全培训课程,涵盖在高风险环境工作的记者需注意的各个核心安全领域。课程内容包括因应内乱的准备、冲突地区、敌对环境下的急救、车辆安全、信息安全。记者到冲突地区工作前必须学会急救技能,因为报导现场若有伤患面临生死关头,他们很可能需要在专业医护人士抵达前进行急救。当伤患不再大量出血,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确保对方可以呼吸。

1 – 呼吸道和呼吸状况

呼吸道阻塞是常见的可预防死因。若患者失去意识或受伤,一定要确保氧气能顺利进入患者体内:

  • 检查口腔:清除可见异物,让空气流通。
  • 打开呼吸道:让患者侧躺。若无脊椎受伤风险,可使用压额抬下巴法打开呼吸道
  • 检查呼吸状况:观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靠近口鼻听有没有呼吸声。急救过程中应持续检查患者的呼吸状况。

2 – 噎呛

若患者仍有意识但无法说话或正常咳嗽,很可能是呼吸道严重阻塞,需立即处理:

  • 鼓励咳嗽:支撑住病患身体,鼓励他们自行将异物咳出。
  • 拍背法:让病患身体向前倾,支撑住对方胸部后,在两侧肩胛骨之间用力拍打五下。
  • 腹部冲击(哈姆立克法):站在病患身后,将拳头放在对方肚脐上方,用力向内、向上挤压。
  • 交替进行:拍背五下后哈姆立克五下,反覆轮流进行到异物排出或病患失去意识为止。

3 – 胸部穿刺伤

胸部穿刺伤(如枪伤)可能造成“开放性气胸”,也就是空气进入胸腔导致肺塌陷,属于极度危急情况。

  • 封闭伤口:立即用手、塑胶或其他密封材料封闭伤口,防止空气继续进入。若现场有专业的通气性胸部敷料则应立即使用。
  • 小心调整患者姿势:确保患者呼吸道持续畅通。若情况允许,让患者坐直将有助呼吸。
  • 抑制出血:用干净纱布、布料或创伤敷料对伤口周围加压止血。

4 – 心肺复苏术(CPR 与 AED)

创伤、休克或呼吸道阻塞都可能造成心脏骤停。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CPR)将大幅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 检查呼吸道和呼吸状况:最多10 秒。
  • 呼叫求援:若患者无呼吸或呼吸异常,立即求助(许多国家为拨打112)。
  • 开始 CPR:按压患者胸口正中央30 下后吹 2 口气(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对口吹气)。
  • 使用AED电击器(自动体外心脏电击去颤器):依电击器语音指示操作。将电击贴片贴在患者胸口(务必确保皮肤表层光滑无异物)后依指示进行电击。
  • 持续 CPR 循环:在患者恢复生命征象或专业医护人员接手前,持续实施CPR。若现场有其他人应轮流换手,维持急救效率。

本文内容整理自为期三天的 HEAT 训练课程。该课程由无国界记者(RSF)和流亡中心(Exile Hub)合办,由丝路培训(Silk Road Training)承办。

丝路培训提供 HEAT 的线上、实体训练课程,请来有20多年国际训练和安全顾问经验的专家授课,旨在协助媒体工作者和前线记者学习高风险地区的救生技能。

流亡中心为遭缅甸军政府迫害的人权斗士和媒体工作者提供支援。透过客制化协助、安全居所、心理咨询、技能培训等方式,协助他们继续在安全的环境下从事报导工作。

← 阅读第一章:为内乱做准备
阅读第二章:报导内乱时的安全技巧
阅读第三章:前往冲突地区的行前规划
阅读第四章:遇到冲突威胁时的现场因应方式
阅读第五章:急救—评估患者伤势、控制大量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