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敵對環境意識訓練(HEAT)」是由無國界記者(RSF)、絲路培訓(Silk Road Training)和流亡中心(Exile Hub)共同編寫的培訓系列文章,一共十章。第一章將概述如何透過制定可行計劃、養成個人安全習慣、解讀早期的危險訊號以因應內亂。

敵對環境意識訓練(HEAT為全面性的安全培訓課程,涵蓋在高風險環境工作的記者需注意的各個核心安全領域。課程內容包括因應內亂的準備、衝突地區、敵對環境下的急救、車輛安全、資訊安全。記者在抗議活動、暴動或公眾示威現場進行採訪報導時,需做好準備並提高意識。記者在進入此類環境前,應花時間評估自己的準備狀況,攜帶適合的裝備,並在心中預演情勢升溫時的應對方式。

1- 有目的地規劃和準備

準備工作應具體明確。記者應清楚了解自己的任務、整體情勢,以及所處特定環境的相關風險。他們應將地點位置、群眾動態,執法單位和暴力事件介入的可能性都納入考量。

  • 進行風險評估。了解當地的政治和社會情勢、法律規定、過往的動亂模式。
  • 制定通訊計畫。將預定路線告知編輯和可信賴的聯絡人,並制定報平安的時間。
  • 預演可能情境。若以團隊形式行動,應事先分配每個人扮演的角色,並約好走散時的集合地點。
  • 攜帶適當裝備。僅攜帶必要物品,包括水、基本急救用品、防護面罩或護目鏡、記者證。
  • 選擇適當穿著。選擇方便行動的衣物和適合快速移動的舒適鞋款。

2- 建立狀態意識與個人安全習慣

在動盪環境中,保持警覺是最有效的安全工具之一。記者應運用 R.E.A.D.E. 系統隨時保持對周遭環境得狀態意識:

  • R(recognise)辨識威脅。持續觀察人群,留意警察姿勢或群眾行為的變化。
  • E(evaluate)評估所在位置。待在出口附近,避免被警方封鎖線或路障困住。
  • A(avoid)避開威脅。保持低調,盡量不要讓身上的器材或裝備引人注目。
  • D(defuse)化解緊張情勢。保持不具威脅性的姿勢,避免跟有攻擊性的人對上眼。
  • E(exit)及時離開現場。掌握撤場時機,不要等到情況惡化才採取行動。

3- 辨識警訊,避免情勢升高

內亂發生時,暴力事件很少會毫無預警地發生;緊張情勢通常會分階段形成。記者若能辨識出攻擊性升高的警訊,就能做出更安全的決定,不論這個決定是要換地點、後退或直接撤離現場。常見的警訊有:

  • 針對個人的人身攻擊。
  • 音量提高,越來越粗俗或具攻擊性的用詞。
  • 肢體語言,例如握緊拳頭、指指點點或臉變紅。
  • 盯著別人看、身體前傾、來回踱步,或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的動作。

這些行為可能來自抗議者、警方或現場民眾。記者應保持冷靜,避免衝突。可以的話請盡量待在人群外圍,暴力警訊變多時請立即低調撤離現場。

本文內容整理自為期三天的 HEAT 訓練課程。該課程由無國界記者(RSF)和流亡中心(Exile Hub)合辦,由絲路培訓(Silk Road Training)承辦。

絲路培訓提供 HEAT 的線上、實體訓練課程,請來有20多年國際訓練和安全顧問經驗的專家授課,旨在協助媒體工作者和前線記者學習高風險地區的救生技能。

流亡中心為遭緬甸軍政府迫害的人權鬥士和媒體工作者提供支援。透過客製化協助、安全居所、心理諮詢、技能培訓等方式,協助他們繼續在安全的環境下從事報導工作。

→ 閱讀第二章:報導內亂時的安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