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敵對環境意識訓練(HEAT)」是由無國界記者(RSF)、絲路培訓(Silk Road Training)和流亡中心(Exile Hub)共同編寫的培訓系列文章,一共十章。第六章將說明記者在敵對環境哩,遇到傷患呼吸道阻塞、噎嗆、胸部穿刺傷時的處理方式,以及心肺復甦術(CPR)的步驟。
敵對環境意識訓練(HEAT)為全面性的安全培訓課程,涵蓋在高風險環境工作的記者需注意的各個核心安全領域。課程內容包括因應內亂的準備、衝突地區、敵對環境下的急救、車輛安全、資訊安全。記者到衝突地區工作前必須學會急救技能,因為報導現場若有傷患面臨生死關頭,他們很可能需要在專業醫護人士抵達前進行急救。當傷患不再大量出血,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確保對方可以呼吸。
1 – 呼吸道和呼吸狀況
呼吸道阻塞是常見的可預防死因。若患者失去意識或受傷,一定要確保氧氣能順利進入患者體內:
- 檢查口腔:清除可見異物,讓空氣流通。
- 打開呼吸道:讓患者側躺。若無脊椎受傷風險,可使用壓額抬下巴法打開呼吸道。
- 檢查呼吸狀況:觀察患者胸部是否有起伏、靠近口鼻聽有沒有呼吸聲。急救過程中應持續檢查患者的呼吸狀況。
2 – 噎嗆
若患者仍有意識但無法說話或正常咳嗽,很可能是呼吸道嚴重阻塞,需立即處理:
- 鼓勵咳嗽:支撐住病患身體,鼓勵他們自行將異物咳出。
- 拍背法:讓病患身體向前傾,支撐住對方胸部後,在兩側肩胛骨之間用力拍打五下。
- 腹部衝擊(哈姆立克法):站在病患身後,將拳頭放在對方肚臍上方,用力向內、向上擠壓。
- 交替進行:拍背五下後哈姆立克五下,反覆輪流進行到異物排出或病患失去意識為止。
3 – 胸部穿刺傷
胸部穿刺傷(如槍傷)可能造成「開放性氣胸」,也就是空氣進入胸腔導致肺塌陷,屬於極度危急情況。
- 封閉傷口:立即用手、塑膠或其他密封材料封閉傷口,防止空氣繼續進入。若現場有專業的通氣性胸部敷料則應立即使用。
- 小心調整患者姿勢:確保患者呼吸道持續暢通。若情況允許,讓患者坐直將有助呼吸。
- 抑制出血:用乾淨紗布、布料或創傷敷料對傷口周圍加壓止血。
4 – 心肺復甦術(CPR 與 AED)
創傷、休克或呼吸道阻塞都可能造成心臟驟停。立即實施心肺復甦術(CPR)將大幅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 檢查呼吸道和呼吸狀況:最多10 秒。
- 呼叫求援:若患者無呼吸或呼吸異常,立即求助(許多國家為撥打112)。
- 開始 CPR:按壓患者胸口正中央30 下後吹 2 口氣(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子,對口吹氣)。
- 使用AED電擊器(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依電擊器語音指示操作。將電擊貼片貼在患者胸口(務必確保皮膚表層光滑無異物)後依指示進行電擊。
- 持續 CPR 循環:在患者恢復生命徵象或專業醫護人員接手前,持續實施CPR。若現場有其他人應輪流換手,維持急救效率。
本文內容整理自為期三天的 HEAT 訓練課程。該課程由無國界記者(RSF)和流亡中心(Exile Hub)合辦,由絲路培訓(Silk Road Training)承辦。
絲路培訓提供 HEAT 的線上、實體訓練課程,請來有20多年國際訓練和安全顧問經驗的專家授課,旨在協助媒體工作者和前線記者學習高風險地區的救生技能。
流亡中心為遭緬甸軍政府迫害的人權鬥士和媒體工作者提供支援。透過客製化協助、安全居所、心理諮詢、技能培訓等方式,協助他們繼續在安全的環境下從事報導工作。
← 閱讀第一章:為內亂做準備
← 閱讀第二章:報導內亂時的安全技巧
← 閱讀第三章:前往衝突地區的行前規劃
← 閱讀第四章:遇到衝突威脅時的現場因應方式
← 閱讀第五章:急救—評估患者傷勢、控制大量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