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Friendly, PDF & Email

记者常需寻找可靠的新闻来源和参考资料,网络假资讯却对他们造成日益严峻的挑战。无国界记者(RSF)在本文中列出各种常见的网络假资讯手法。

打击网络假资讯和蓄意制造的“假新闻”是新闻业在21世纪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国际资讯与民主计画和新闻信任计画旨在透过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捍卫和促进世界各地资讯的自由、独立、多元性及可靠性,无国界记者组织 (RSF) 与两者密切合作,共同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努力。

网络假资讯的面貌千变万化。非营利联盟 First Draft News受欧洲委员会委托,根据Information Disorder的详细报告整理出下列分类。

该报告解释,与其单纯检查资讯是“真”还是“假”,不如判断作者的意图,毕竟真实资讯可能会被恶意使用,还可能跟凭空捏造或不适当的上下文结合,借此误导读者。

以下类别依杀伤力排序:

1. 捏造内容:百分之百造假的新闻内容,目的在于欺骗和造成伤害。虽然AI生成教宗方济各身穿巴黎世家大衣的图像,2023 年被疯传后全世界都一笑置之,但有影响力的人物常是严重的捏造内容主角,就像 2016年曾有假报导提到教宗公开支持川普投入美国总统大选。

2. 操纵内容:操纵真实资讯或图像来欺骗读者。被改过的图像往往传得特别快,过去曾有下列案例:一张经过处理的照片上可以看到某亲北京的香港政治人物高举美国国旗,四周都是亲民主派的示威者,结果这张照片引发当事人支持者的强烈反对。

3. 冒名顶替内容:冒充真实的新闻来源以愚弄读者和/或抹黑该新闻来源。 2017年肯亚选举期间就有人使用这招,模仿CNN和BBC等知名国际新闻媒体的风格制作影片和报导,借此传播不正确的民调数据等假资讯。

4. 错误的背景:把真实内容放在错误的背景资讯里传播,例如分享美国总统拜登声称他“出卖大量国家机密”的影片,但没表明他这番言论是在玩笑。错误背景还包括把旧内容包装成新资讯分享,例如南非有一条以前的天气预报影片,里面发出低温和降雪特报,结果这支影片至今仍不断被当成新影片一传再传。

5. 误导性内容:以某种特定的叙述方式阐述某项议题或某个人,使用资讯的方式容易误导读者。举例来说,某些新闻文章呈现 Covid-19 相关的科学数据的方法存在问题。例如有篇报导提到某项研究显示疫苗对总体死亡率影响极小,借此质疑疫苗对抗冠状病毒的功效,但该研究的目的其实是要验证疫苗是否对非关新冠病毒的死亡原因有任何影响。

6. 错误的关联性:标题、视觉和说明文字与新闻内容矛盾,或不支持报导的论述。有时就连主流媒体也会使用这种策略,例如报导的标题吸睛(“炸薯条可能会杀了你”),但内文并没提到常吃薯条跟死亡风险上升有何因果关系。

7. 讽刺或模仿:创作者并无意造成伤害,但可能会玩弄到没检查参考资料的读者。例如美国流行的讽刺网站“洋葱”以其政治模仿而闻名,但时不时仍有人把网站内容误认为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