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在2025年初一度封杀 TikTok,之后又解禁。当时数百万美国的TikTok使用者转往其他平台,其中又以中国的小红书最受欢迎。从安全的观点来看,这么做并不是个好主意:小红书不但有和 TikTok 一样的资安漏洞,还可能带来更大的资安风险。无国界记者(RSF)针对记者使用小红书所面临的风险加以探究。

小红书是一款类似 Instagram 的应用程式,内容为关于旅游、化妆教学、时尚等主题的图片和短影片。小红书成立于2013年,拥有3亿使用者,为中国最大的社群媒体平台之一,由中国行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有。该公司获得来自腾讯(微信所属公司)和阿里巴巴集团挹注的大量资金。

今年初美国政府一度禁止 TikTok,当时许多使用者决定转往其他社群媒体 APP 继续发表、分享内容。数百万国际使用者瞬间涌入小红书,让该 APP 的监管机构和使用者都大感意外。

由于小红书在全球一夕爆红,因此尚未有人对这款应用程式的潜在安全风险进行彻底研究,而且小红书的公开的资讯远比微信TikTok 少。此外,上述两款APP都有国际版,隐私政策和中国大陆版不同,但小红书没有国际版,统一用较为严格的中国标准控制所有使用者的内容。如果记者决定转往这个社群媒体平台,应注意以下风险。

主要风险

  • 中国实行广泛的审查制度。小红书的服务条款 (s1.1) 禁止「不良资讯」,大范围涵括批评中国或不符合中国官方政治立场的内容。批评中国或支持台湾的使用者已回报自身帐户遭停用的情形。
  • 收集资料并与第三方共享。小红书记录使用者数据资料,暗中收集浏览记录、搜寻记录、通讯录、位置等资料。收集到的使用者资料储存在中国,所以中国当局有权存取。小红书也和脸书、Google 等公司分享使用者资料
  • 不受小红书政策约束的第三方服务。小红书平台上提供的第三方服务皆被视为独立服务,受各自的使用者协议及资料、隐私权政策约束,这些服务收集的资料有可能比小红书更多。
  • 不受监控、传播政治宣传的演算法。TikTok 的演算法受美国审计公司甲骨文的监控,但小红书却未受到这类监督。有人担心中共可能会影响小红书的演算法,向使用者呈现带有滤镜、精心编排过的中国印象。记者特别要担心的是,演算法可能会优先向他们推荐政治宣传内容,而非有价值的评论和公民新闻。

建议

  • 不要在小红书上发表批评中国或中共的内容,也不要将自己的小红书帐户连结到任何含有批评内容的设备或帐户。
  • 关闭所有不必要的权限。许多设备权限(位置、日历、通讯录等)预设为开启,必须手动关闭。
  • 使用独立的名称和电子邮件注册帐户,避免将小红书连结到其他社群媒体。
  • 小心小红书上的第三方服务可能以小红书隐私权政策之外的方式收集和使用资料。
  • 设定 Google 快讯以收到有关小红书政策变更或新发现安全漏洞的相关新闻,随时了解相关最新研究。
  • 对小红书给你看的内容持批判态度。如果你用小红书来追踪热门话题和新闻报导,请留意人为扭曲内容的可能性。请定期建立新帐户以重设演算法的投放目标。

 

→ 阅读“如何安全使用社群媒体”系列:
• 第一章:基本建议
第二章:TikTok
第三章:脸书
第四章:Instagram
第五章:X(前推特)
第六章:微博